020-29815005
预约专线时间:09:00-23:59

如何在学习中运用大数据思维

新闻来源:优漫教育 日期:2021-06-19
首先要了解计算机的基本概念:元数据metadata.不要害怕,它不难理解。Vict百科的元数据定义:用于描述数据的数据。
  如何理解?

  计算机上的一幅图像是计算机数据data,那么图像的大小、分辨率、拍摄时间、地理位置等附带信息就是该图像数据的元数据。一般的电脑用户通常不会注意这些数据,大多数时候我们只注意图片本身的内容。但是在专业人士的手里,电脑里的图片并不仅仅是一张图片。

  比如网络上某明星随意拍了一张小区的自拍,普通吃瓜群众看到的只是一个美女,在专业人士手中,可以看到该明星使用的手机型号、拍摄地点等信息,进而推断她所居住的小区、消费水平等更多信息。所有这些秘密都隐藏在元数据中。在图片生成时,元数据会自动生成,不会随着数据的移动自动消失。如果你把这张照片放到网上,它就会像影子一样跟着数据走。这样一说元数据都是不好的,首先不要急于下结论。而元数据则是整个大数据时代的基础,没有元数据,大数据将无从谈起。

  以往,当数据量过小时,元数据发挥的作用有限,如以上明星拍摄的例子,一张照片再如何分析,我们推断的信息也有限。但是,在数据量很大的情况下,我们假设情景是:比如,明星特爱自拍,每到一处,就拍下几十张,经过两三年的积累,他的相片库就多达几万张。现在,我们不再仅仅是对上述信息进行推断。对于这几万张图片本身的内容,我们暂时不做评论,只想看看这些图片背后的元数据可以得到什么?根据拍摄地点绘制出一位明星的生活轨迹。预言她在未来一段时间里的生活。预言有什么用?狗最喜欢做的事情。根据拍摄时间来计算拍摄习惯的拍摄时间,进而推断她的生活习惯。


大数据培训班


  如将照片本身与之结合,我们能得到更多:

  1、摄影水平。

  2、风景、人物等个人喜好。

  3、一个人的表情就能判断他的情绪变化曲线,结合生理知识就能预测出生理周期。

  4、社交圈信息。

  再往下就会发现更多连她自己也不知道的信息了。所有这些都需要元数据和大量数据。

  让我们回到问题上,如何在学习中使用大数据思维?

  学习是大脑活动的过程。若将人脑比作一台机器,机器天生就有运行环境的要求,不同的环境参数,运行效率差异很大。脑部本来就是一个很复杂的机器,每个人的脑部运行的参数也各不相同,每个人的脑部运行的参数要求和效率也不同。将大脑的活动与数据进行比较,发现大脑活动的记录是一种元数据。这些元数据包括学习开始时间、学习状态、学习效率、学习环境等。

  在什么样的环境中,一次背诵多少单词最有效?

       这是我们经常遇到的问题。这些答案往往因人而异。假如有方法,我们可以记录这些元数据,在经过一段时间之后,我们可以通过简单的统计分析找到许多有趣的规律,例如:一次背出多少字最有效?


  每次学习多长时间最有效?

  什么样的照明环境最适合学习?

  什么比例的新知识一章学习效率最高?

  …

  当数据量很小时,这些统计当然会有偏差,甚至是错误,但是当数据越多,统计结果就越精确。由此我们可以发现在何种参数条件下人脑最有效,这就是大数据的应用过程。

  上述有关学习效率的回答,前人已有大量的研究,例如:

  一、新知识占15%的情况下,学习效率最高。

  二、学习效率最高的时间段是25分钟或45分钟。

  三、艾宾浩斯遗忘曲线

  但是不要忘了:大脑非常复杂,而且各不相同。

  上述所有数据都是通用数据,统计学家得出这样的结论,是基于群体的一般理论,也就是一个适合大多数人的概率,不一定适合所有人。人类的大脑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设备,人与人之间大脑的运行效率差距很大,这其实也是普适教育中一个很难做到的地方,无法因人而异,没有一种方法适合所有人。但是,如果有大数据技术,我们确实可以准确地预测出每个人的大脑在什么时候最适合学习。

  下一次试着把大脑活动的元数据记录下来,这一过程并不困难,而且随着数据量的增加,你会发现,有些地方可能根本就没有注意到,让你更了解自己。